首頁陳文成生平陳文成事件大事記事件資料庫真相在哪裡?紀念文集連絡我們
首頁 arrow 歷年活動紀實 arrow 歷年活動簡介 arrow 1986~2001「島國的旋律」系列音樂會
1986~2001「島國的旋律」系列音樂會 列印 E-mail

 

 島國的旋律
 
     
 

「島國的旋律」是一系列兼具藝術和追思意義的音樂會,因為陳文成博士在異鄉的歲月,喜歡高唱或低吟台灣民謠,我們如今也在悠揚的旋律中緬懷故人。

1986年8月由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台灣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前身)和美國陳文成教授紀念基金會主辦,邀請紐約台美青少年弦樂團訪台,赴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宜蘭市和中壢市巡迴演奏。那是我們初次與音樂結的緣。
 
   1986-2.jpg
     

 

 1992 年7月4日,第一次「島國的旋律」在台北市社教館舉行,主軸是蕭泰然「大提琴演奏曲」的世界首演,由大提琴家歐逸青和曾道雄教授指揮的交響樂團同台演出, 其他節目也都是「百分之百」的台灣人作曲家的作品,由鄉頌女聲合唱團演唱「嘸通嫌台灣」、西羅亞合唱團獻唱「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蘇顯達領銜的「鋼琴五 重奏」演奏「原住民組曲」,以及女高音黃美星演唱「遊子返鄉」、男高音官不為演唱「勇敢的台灣人」,的確是一場百分之百台灣人音樂的饗宴和榮耀。

 

   1992年海報.jpg
     

 

1994年7月2日,第二次「島國的旋律」在台北縣立文化中心演藝廳舉行。台北縣是陳文成的故鄉,這場綜合性的音樂會,演出者包括啄木鳥室內樂團、台北心聲主婦合唱團、華新兒童合唱團、紀珍安領銜的弦樂四重奏、女高音顧蓓寧和原住民朱信益,吟唱出「台灣翠青」之世界首演、和「叫做台灣的搖籃」、「山地組曲」、「台灣是咱的生命」等,屬於這片土地的動人歌聲和旋律,來與台北縣縣民精神交流。

 

 

   1994.jpg
     

 

1995 年7月10日,在孫文紀念館舉行的第三次「島國的旋律」,是加州奧克蘭青少年管弦樂團的訪台演奏,這群美國青年音樂家,除了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四號交響曲 和蓋希文的「藍色狂想曲」,最重要的是,還演奏了蕭泰然的「1947序曲」,管弦樂曲配上大合唱,氣勢磅礡,以音符描繪228事件,和台灣人悲情歷史的昇 華,使陳文成紀念音樂會格外有意義。

 

   1995-3.jpg
     
 
1997 年7月11日,在孫文紀念館舉行的第四次「島國的旋律─不被侷限的聲音」,是一場感人至極的演出,以殘障人士才藝表演為主題,包括啟智學校打擊樂團、啟聰 學校舞蹈隊、廣青合唱團、瞽者同心國樂團、領導者薩克斯風四重奏和楊秀卿、楊再興月琴與二弦彈唱「陳文成的故事」。肢障、視障、聽障者,本是弱勢中的弱 勢,他們卻以無法言說的努力,克服障礙,再造奇蹟,用歌聲、琴韻和舞蹈,愉悅觀眾,激勵觀眾,為我們打開一善靈魂的窗口。
 
   1997-2.jpg
     
2001 年為了紀念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殉難二十週年,七月二日於國家音樂廳舉行陳文成博士殉難二十週年紀念音樂會。被譽為「台灣拉赫曼尼諾夫──最後的浪漫主義 鋼琴詩人」的作曲家蕭泰然老師因心臟疾病復發,仍不惜病痛,堅持創作,全新創作的「啊!福爾摩莎─為殉難者的鎮魂曲」在台灣首演。這首樂作是由李敏勇填 詞,蕭泰然譜曲,對於蕭老師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作品。

這場紀念音樂會還有來自美國 東、西兩岸的台灣同鄉組成的紐約杏林男聲四重唱、南加州半音合唱團。遠自俄羅斯的愛樂弦樂重奏組與本地的福爾摩莎合唱團、艋舺教會聖歌隊和台北人管弦樂團 組成一百五十人的管絃樂團和合唱團聯合演出長達二十八分鐘的壓軸曲目「啊!福爾摩莎─為殉難者的鎮魂曲」,浩浩史詩般的樂曲,唱出島嶼台灣的魂魄,奏出福 爾摩莎的夢想。
 
   2001-2.jpg

 


 
 
< 前一個